港媒:中国“00后”运动员展现体育强国自信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08-16

港媒:中国“00后”运动员展现体育强国自信

中国香港《亚洲周刊》 8月12日刊发表题为《“00后”松弛感轻松不轻率 阳光心态照耀体育新强国》的文章称,中国“2000年后”(2000年后出生)运动员将在巴黎奥运会上崛起。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压力,不再专注于金牌。以新一代轻松、阳光的心态展现出体育强国的自信。

文章称,巴黎奥运会上,2000年以后出生的运动员获得了中国队一半以上的金牌,甚至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亚洲第一冠军”的壮举,打破了欧美的垄断。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散发着“轻松而不急躁”的青春活力,能够从容应对沉重的压力,让现场充满了属于新一代的“轻松感”。

比如刚刚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的潘占乐,赛前告诉记者,自己来到巴黎就是为了打破纪录、夺得冠军;在东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全红婵,在偶像谷爱凌面前化身狂热小粉丝;女子小轮车自由式公园赛金牌得主邓亚文在领奖时更佩戴了好友赠送的簪花,个性化展现中国古典美学;今年为中国队夺得首枚金牌的黄玉婷带来了她心爱的熊猫公仔进行展示。

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社会对体育运动员的舆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赢得金牌不再被视为理所当然。即使他们没能获得金牌,他们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指责。大众更加重视精神放松。新加坡《联合早报》去年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社会不再将比赛成绩视为国家荣辱的象征。不管什么样的奖牌是金银铜牌,无论是第一名还是第十名,只要你参加了,就是一份好工作。这表明全社会呈现出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菲尽管获得了银牌和铜牌,但仍然赢得了球迷和观众的掌声。人们观看比赛时的心态趋于轻松、纯粹。他们不仅关心谁输谁赢,还关注运动本身,注重享受过程,捕捉体育世界的精彩瞬间。这说明中国社会比以前更加自信,不计较金银得失,也不计较日积月累可能出现的荣辱。

文章表示,这一变化见证了我国体育竞赛产业由弱到强、由衰落到繁荣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体育强国的底气和底气。

《亚洲周刊》 8月12日刊还刊登了一篇题为《“00后”健将更国际化》的文章,称中国“2000后”体育运动员除了在奥运会上展现身体素质外,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还展现了多国语言的熟练程度。外媒。文化基础,让国内外观众发自内心地欣赏。

文章称,体育被视为跨民族、跨文化的共同语言,许多运动员从小就接受过国际训练和交流。同时,掌握多种语言对于获得法庭上的话语权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网球是欧洲的传统优势运动。国际知名网球教练大多讲英语,网球运动员也主要用英语交流。如果你想融入这个圈子,你必须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郑钦文曾跟随多位外籍教练训练,并在欧洲等地接受过专业训练,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与此类似的还有击剑。其比赛规则和裁判用语均为法语。懂得法语不仅可以让运动员对击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在赛场上保护自己的利益。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决赛中,中国运动员雷胜就遭遇了颇具争议的判罚。前击剑运动员、现任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多次用法语与裁判交涉,最终帮助雷胜夺得中国首枚男子花剑奥运金牌。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运动员比前辈更加注重外语学习。比如,2005年出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跳水运动员陈雨曦、2004年出生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奥运会冠军潘战乐,都曾在赛后接受过外国记者的英文采访。

文章称,这部分是由于中国越来越重视职业运动员的学历和文化水平。据了解,目前我国各年龄段运动员的入学覆盖率已达100%。许多高校都有免试招收优秀运动员、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政策和指引,让优秀运动员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参考消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