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德维尔到巴黎 中国残奥之光见证不屈传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08-28

从曼德维尔到巴黎 中国残奥之光见证不屈传奇

郑涛

新华社巴黎8月27日电标题:从曼德维尔到巴黎,残奥之光见证不屈传奇

新华社记者周万鹏季家栋

巴黎残奥会即将开幕,运动员们将努力书写超越自我的记录和传奇。在世界体育的璀璨银河中,残奥会就像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明珠,散发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光芒。这是一段充满勇气和奋斗的历史。从英国曼德维尔到法国巴黎,无数残疾人用体育改变命运,创造了体育人文精神的辉煌与蜕变。

1948年,英国曼德维尔医院附近的住宅区草坪上,16名下肢瘫痪的病人坐在轮椅上拉弓瞄准……这是“残疾人运动之父”卢·古特曼组织的一场比赛“射箭比赛。二战期间,他在曼德维尔医院建立了脊髓科,帮助救治受伤官兵,同时注入了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个人理想。 ——不仅仅是为了让伤员能够更舒服地度过余生,更是为了让他们有尊严地活得更长久。

为了鼓励这些患者积极康复,古特曼医生开始鼓励他们参加体育运动,慢慢形成了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被广泛认为是残奥运动的前身。

1960年,古特曼创办的这项赛事离开曼德维尔,首次来到意大利罗马。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名残疾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届残奥会。

从1976年残奥会开始,夏季项目的参赛者不再局限于脊髓损伤者,还包括截肢者、视力障碍者等运动员。 1988年,国际奥委会规定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必须在同一城市举行。此后,残奥会与奥运会有着相同的主题和口号。

时光荏苒,从早期参与人数少、项目简单,到现在已成为一项全球瞩目的体育赛事。残奥会在发展中不断成长,闪耀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光芒,传递着团结友谊的希望。火种。

1984年纽约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登上了残奥舞台。平亚丽以4.28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获得B2级跳远金牌。她为中国残奥体育代表团夺得第一枚金牌,成绩比上届好很多。海峰在洛杉矶实现“零的突破”还为时过早。

参与者少、项目少、经验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体育代表团自信、乐观、拼搏的精神正开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

1988年汉城残奥会上,面对众多强劲对手,只有43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射击四个项目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用坚韧和毅力夺得了17枚金牌、17枚金牌。银牌10枚,铜牌10枚,铜牌10枚。 11人打破世界纪录。

此后,中国体育代表团稳步前进。 1992年巴塞罗那,他们首次跻身奖牌榜亚洲第一。四年后,亚特兰大以16枚金牌排名第九,首次进入前十。在悉尼,她们获得34枚金牌,25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升至第六位。

2004年雅典,随着残奥会在场馆设施、组织架构上与奥运会接轨,中国体育代表团也正式登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从雅典到北京,乃至此后的伦敦、里约、东京,他们在夏季残奥会上从未失身于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连续五年实现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料冠军。

从曼德维尔到巴黎 中国残奥之光见证不屈传奇

马佳

奖牌数字背后是侯斌,他用手和绳子,把自己、轮椅和火炬一寸寸地拉到空中,点燃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主火炬。能不断打破世界纪录的视障运动员马佳,微笑着与对手擦眼泪的坐在轮椅上的击剑运动员荣静,用手臂撞上泳池池壁的无臂老将郑涛。冲过终点线,夺得金牌……他们的精彩表现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赢得了世人的掌声和尊重。

第11次参加巴黎残奥会的中国残奥运动员期待用自己的勇敢努力,向世界讲述互助友爱、自强不息的中国故事,续写奥运传奇。

(新华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