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残奥会开幕式:从“同音模因”到“哲学课”
新华社巴黎8月28日电题:巴黎残奥会开幕式:从“同音梗”到“哲学课”
新华社记者刘洋单蕾
巴黎残奥会开幕式舞台及编舞总监埃克曼首先以标题作为“谐音”,随后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将“残疾融合”提升为一个开放的哲学问题。
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主题为《矛盾:从分歧到和谐》,其中包含两条“同名模因”说辞。 Paradox 与残奥会押韵,Discord 与Concord 押韵。开幕式的主舞台位于协和广场,运动员入场仪式则沿着香榭丽舍大街行进至协和广场。
随着演出逐渐展开,记者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巧妙的文字运用和修辞游戏,而是向世界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何理解一个对残疾人既宽容又充满偏见的矛盾世界。
艾克曼编织了两个群体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故事,用创造力弥合了差距。故事分为五个章节,表演者既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演出的目的是不回避世界上仍然存在的对残疾人的偏见,以及残疾人每天面临的挑战,并让人们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
在第一章《分歧》中,加拿大音乐家Healy Gonzalez的钢琴演奏分为两部分。当代表保守的“严格社会”团体的舞者上台时,他演奏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当代表残疾人群体的“创意帮”舞者登场时,他奏出了欢快明快的节奏。当时的“严格社会”表现出一些“不知所措”。
法国歌手《克里斯汀与女王》(艺名)翻唱了法国传奇歌手琵雅芙的名曲《不,我没什么好后悔》。歌曲唱到:“不,我不后悔任何事情。我不关心过去。带着过去的回忆,我点燃一团火。我的悲伤和快乐都被一扫而空。不,我不后悔”一切都从头开始。”
第二章《我的能力》以一部为残疾人说话的电影开始,讲述他们从最初难以接受自己身体残疾到重拾自信和自豪的历程。
法国“独臂”音乐人“Lucky Love”(艺名)演唱了一首原创歌曲《我的能力》。歌曲不断的质疑引人深思:“我自己的能力呢?我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吗?我还不够完整吗?谁给了你执行规则的权利?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歌手一边唱歌,一边脱掉上衣,露出“残缺的手臂”。 “严社”舞者绕着舞台走动,观察“创意帮”人群,陷入深思,意识到偏见,并逐渐觉醒。
在第《运动学》章中,观众似乎很难区分呈现在眼前的是舞蹈、体育比赛还是行为艺术。 Strictly Society 和Creative Gang 齐心协力,将舞蹈和体育融入到团队游戏中。残疾人和健全人克服身体差异并参与其中,体现了灵感、多样性、分享和包容。
第《和谐》章中,火炬手进入主舞台,完成最后阶段的接力。 150名手持火把的舞者围绕着方尖碑,随着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世界名曲《波莱罗舞曲》起舞。随后火炬传递继续前往杜乐丽花园的主火炬台。
最终章《庆祝》,舞台绚丽多彩,气氛无比欢乐,庆祝创造力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一个更美好、更包容、更团结、更积极的世界。舞台上,轮椅旋转,灯光和烟花将表演推向高潮。
《克里斯汀与女王》翻唱了法国歌手帕特里克·埃尔南德斯的歌曲《生来有活力》。表演者为舞台“涂上色彩”,把地面当作巨大的画布,创作出色彩缤纷的作品。
此次表演的灵感来自于英国残疾艺术家休·奥斯汀,其代表作是《轮椅的痕迹》。她是第一位使用轮椅在地上作画的艺术家。她善于利用轮椅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启发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思考和讨论。 2012年伦敦残奥会期间的“文化奥运”活动中,她创作了著名的水下轮椅表演《创造奇观》。
巴黎奥运会后,巴黎再次迎来国际体育盛会,将残疾人群体推向世界关注的中心。如果开幕式的影响、启发和思考能够让人们在未来11天的赛场内外获得新的感悟,对包容性的社会生活有新的认识,并在未来做出更多有益的改变,这就是残奥会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价值和魅力。
(新华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