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古今交融 用文化地标讲述“法国故事”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电标题:开幕式:古今交融,用文化地标讲述“法国故事”
作者高国轩
1924年,第八届夏季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一百年后,奥林匹克圣火在塞纳河畔再次点燃,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座“光之城”。纵观长达四个小时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成为了现实。
——从体育场到开放的城市空间
这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体育场外举行开幕式。 85 艘船载着大约6,800 名运动员,他们与大约2,000 名艺术家聚集在塞纳河上。
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是法国新晋戏剧导演,曾多次将经典剧目搬上户外舞台。在公共剧院工作的经历促使他打破了开场演出地点的限制。
塞纳河沿岸有超过30万观众,免费座位多于付费座位。大多数观众无需付费即可观看开幕式,这在现代奥林匹克史上尚属首次。让奥运会真正融入城市,通过体育连接更多的人,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 流动的艺术盛宴
整个开幕式充分利用了塞纳河畔的历史遗迹,将法国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从巴黎圣母院到卢浮宫,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 ——,河岸和桥梁的一段段充满了音乐、舞蹈和表演。流动的舞台、布景、灯光为观众营造出艺术与城市的场景。一场融合的“戏剧盛宴”。
开幕式节目分为12个不同的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有500名舞者在巴黎市政厅的屋顶、桥上和岸边一起跳舞。此外,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歌手和交响乐团带来的歌剧《卡门》首咏叹调,还可以品味金属乐队的前卫伴奏。古典与现代并存,展现了“浪漫之都”巴黎的多元面貌。
正如乔利所说,法国的历史也是电影的历史。开幕式还巧妙安排了致敬卢米埃尔兄弟、新浪潮电影等法国电影杰作的板块。
—— 围绕塞纳河的“多重叙事”
代表团入场、奥运火炬传递、开幕式表演。此次在巴黎,三个平行的“叙事”让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有了独特的感觉。
从白天到夜晚,雨中的塞纳河荡漾着涟漪,光影变幻下,身着特色服装的运动员在河上划桨,一路蜿蜒穿过巴黎市中心。他们的入场路线从奥斯特利茨桥开始,经过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地标,最后到达埃菲尔铁塔附近的特罗卡德罗广场。
当代表团进入会场时,主办方讲解了巴黎奥运圣火的运行轨迹。圣火带领观众在不同的历史遗址体验古今交融,用不同的艺术手法精彩演绎法国精神文化。这样的“多线叙事”既新颖又巧妙。
—— 彰显性别平等理念
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决议,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那届比赛,女运动员参赛比例上升至4.4%。一百年后,在巴黎举行的第33 届夏季奥运会上,共有10,500 名参赛运动员,其中男女运动员分别为5,250 名。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参赛人数上实现性别平等。
《她的力量》在开幕式上精彩绽放。当法国国歌《火车进站》奏响时,塞纳河畔10尊金色的女先锋雕像缓缓升起。这些女性有着不同的职业,包括创办女子运动会的杰出女运动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女律师、倡导不同种族女性平等权利的女记者等等。本章旨在表彰法国杰出女性代表历史,已成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经典场景之一。
—— 神秘男、女机械骑手和热气球
作为当天开幕式的重要串联人物,戴着面具的神秘火炬手穿梭于巴黎多个屋顶。据介绍,火炬手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跑酷运动员。这个人物充满了法国神秘气质。 —— 《祖与占》 《马赛曲》等法国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蒙面形象还有很多。
另一位同样给观众留下神秘印象的重要角色,就是身披五环旗的女骑士。伴随着轻柔的女声,女骑士骑着一匹银色机械战马从塞纳河上“飞驰”而来。她所传达出的决心和勇气,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每次奥运会开幕,主火炬无疑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巴黎奥运会的这一部分是独一无二的。约30米高的热气球在火炬手的点燃下缓缓升起。
伴随着著名女歌手席琳·迪翁演唱的法国经典歌曲《铁面人》,巴黎奥运会主圣台随圣火迎风升起,带来一股温暖和自由的气息,宣告“巴黎时间”。
(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